服务外包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等特点,是我国大力发展的产业。
近年来,受益于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1159家,从业人员428.9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291万人,占总数的67.8%。一批营业额超亿美元、员工数超万人的服务外包领军企业涌现出来。
总体而言,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尚处于起步成长阶段,产业分工处于国际产业链相对低端,产业国际话语权依然偏弱,与服务外包强国差距依然明显。为了实现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质量的提升,我国已经出台《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2015年承接离岸外包业务执行额达850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比重达28%。同时,离岸外包业务全球市场份额加速增长,产业国际化程度全面加深,“中国服务”品牌得到全球高度认知,产业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由此视之,服务外包业拥有良好的市场机遇与政策机遇,成长空间巨大,而加速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则是服务外包业乘势而上赢得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是,随着全球产业环境的变化,我国服务外包企业面临规模、市场、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成长瓶颈的同时,更是直接承受了全球外包市场萎缩、运营成本上升、信任危机、人才缺口及竞争红海等一系列的挑战及压力,这些都是整个行业必须正视的问题。
“然而,后危机时代是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时期,是未来新一轮产业经济发展高潮引领者与淘汰者的分水岭。”鼎韬研究院在报告中认为,只有具备高度的信息敏感度、产业前瞻性以及卓越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够实施正确的战略部署。而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也将使得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全新的变革。
事实上,对服务外包业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行业和IT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极具技术含金量的名词背后,是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新动力。“技术革命带来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带来了服务外包交付形式的变化,这使得我们必须用新的组织方式和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生产力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在谈到新技术带来的影响时,郭昕如是说。
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为服务的评估、实施和交易提供了可行性。“作为核心商业模式的服务外包的兴盛,则直接推动了服务贸易的繁荣,知识产权环境的完善为服务贸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了保障,而云计算则从技术层面解决了服务贸易的底层架构和升级需求。”沙琦介绍说,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服务业像制造业一样可以得到评估、交易,服务的贸易化也成为可能。在各种因素的驱动下,全球服务贸易呈现较快发展。截至2011年,全球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8%,服务业占全球经济总量的70%。
“这是一个非常时期。”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淑宁在谈到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时表示。现在的企业发展不是单纯“拼人头”的规模扩张,而应是创新的驱动。在过去三年中,诺基亚倒下去了,惠普摇摇欲坠,戴尔现在也要退市,并向服务转型。因而可见,通过技术创新而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显得更为重要。而这当中,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根据著名的市场研究企业Gartner预测,全球服务可贸易规模在未来十年内将大幅增长到40万亿至45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量的40%。可见,继制造业之后,服务业的可贸易化发展,将成为全球经济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上一篇:选择网站系统设计公司的七点注意事项
- 下一篇:最新互联网时代,谁说了算?